社火面具

   社火面具,源远流长,它不仅是中国巫文化的象征,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。

面具的产生与原始宗教息息相关。早在氏族文化时期,面具就成为巫祝祀奉天地鬼神,为人祈福禳灾的重要道具。于是,面具就成为一种神化的符号,是沟通人神之间的理想形式。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,人们的信仰范围逐步扩大,于是产生了许多与自然灾害,邪恶鬼蜮作斗争的祭祀活动,其中傩祭,既头带面具的祭祀活动,成为祭祀活动的重要形式。唐代诗人孟郊在《弦歌行》中写道:“驱傩击鼓吹长笛,瘦鬼染面惟齿白”,就对傩祭的生动写照。

    到了元代,随着元杂剧的兴起,傩祭开始向社火杂剧转变,成为戏曲表演的形式之一。特别是明清以后,社火活动更成为民间节庆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。傩又转变成为社火面具,在民间广泛流传。

    宝鸡市渭滨区八鱼镇鱼池村高田玉就是社火面具的传承艺人。

高田玉,男,汉族,19443月出生于渭滨区八鱼镇鱼池村。1962年他随伯父学习古建筑及马勺社火脸谱的制做。在古建筑方面,他为著名的佛教圣地法门寺,设计制做了“四面大佛”,其作品气势宏大,精美雅致,现为著名的景点。成为高田玉在古建方面的代表作。在马勺社火脸谱方面,高田玉以大胆的想象,用夸张的造型和奔放的色彩,创作了数千件脸谱作品,在国内外享有盛誉,《中国文化报》、《中国美术报》等多家媒体报道了他的成就。高田玉被宝鸡市政府授予“高级民间工艺美术师”称号。2006年,高田玉去世,其子高胜利等人继承着其父的手艺。

 

 

版权所有:宝鸡市渭滨区文化馆
地 址:宝鸡市公园路210号 邮 编:721006 联系电话:0917-3126001 3126069